在介绍这本书之前,有必要先聊聊它的作者——Mary Roach。如果你读过她的任何一本书,你就会知道她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科学作家。她就像一个带着巨大好奇心和无限幽默感的侦探,专门闯入那些科学家们自己都羞于启齿的禁区。在那本惊世骇俗的成名作 Stiff: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探寻人类尸体在科学中扮演的“英雄”角色。在 Bonk: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 里,见证她最大胆的亲身实践,用幽默与坦率解构“性”这个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的禁忌话题。在 Gulp: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 这场消化道历险中,重新发现我们身体里那个虽不雅致却至关重要的“内在景观”。在 Packing for Mars: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 Void 中,发现宇航员那些毫不光鲜却又令人捧腹的“吃喝拉撒”难题。在 Grunt: The Curious Science of Humans at War 中,去关注那些在极端压力下,维持士兵生命的、被忽视的科学。这位作家的魅力在于她总能用最严谨的考证和最轻松的笔调,处理最严肃甚至最令人不适的话题,让你在捧腹大笑的同时,对我们自身有了全新的、充满敬畏的理解。聊完作者开始说书:此刻人类对人体的理解正迈向新的高峰,基因编辑、干细胞技术、3D生物打印这些新名词层出不穷,我们似乎即将破解生命的终极密码,实现对身体的完全掌控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又常常被自己身体最基础的“零件”所困扰,为一副不完美的牙齿、一颗失灵的关节而烦恼。为何我们能畅想“打印”一颗心脏,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,连一副真正好用的假牙都造得那么艰难?那么,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?是一件神圣不可侵犯的、浑然天成的艺术品,还是一个由无数可替换“零件”组成的、有待优化的机械装置?
--------
23:18
--------
23:18
EP72:Deep Into - How to Be Bold
“Just do it”——这大概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了。它就像一首我们都会唱的流行歌,旋律简单,歌词上口。当朋友陷入纠结时,我们很轻松就能说出口,劝他们“想做就去做”;当我们在深夜立下flag时,也会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。但这首歌,真的是好唱却难做。真轮到自己身上,行动起来就太难了。我们总会想东想西,担心这个、害怕那个,怕犯错,怕丢脸,怕万一失败了怎么办。我们花大量时间去做分析、做PPT、开会讨论,试图计算出一个绝对安全的最优解,结果往往是陷入一种分析瘫痪,什么都没做,眼睁睁地错过了机会。那么,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会做勇气这首歌,而不只是停留在唱勇气的层面?哈佛商学院的Ranjay Gulati在他的新书 《How to Be Bold》中,深入探讨的正是这个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病症。教授在书中也特别坦诚,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。作为哈佛的终身教授,当他面临一个是否要跳槽去创业公司的机会时,他同样陷入了长达数月的分析瘫痪。他做了无数的表格,试图量化一切风险和收益,但结果是,表格越完美,他就越焦虑,越被恐惧困住。他意识到,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分析工具,在面对真正重大的、不确定的未来时,不仅毫无帮助,反而成了我们行动的枷锁。
On "Deep into the Pages," we dive into bold new books and the big ideas behind them—twice a week. Each episode unpacks key themes, sparks curiosity, and invites you to connect literature with life. Join us for thoughtful conversations that go far beyond the page.
《Deep into the Pages》每周两期更新,带你深入探索最新英文好书与背后的深刻理念。我们不止复述情节,而是挖掘书中的核心观点、激发好奇心,并引发与你生活的真实连接。无论是思维转变、创意启发,还是内心成长,这里都是你的阅读深聊空间。和我们一起,在书页之间发现更大的世界。